《中国药物经济学》杂志社
首页 > 期刊导读
 
/ / /
 

药物经济学的课程思考及创新教学模式初探

 
来源:中国药物经济学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6-21
 

药物经济学(pharmacoeconomics,PE)是研究医药领域有关药物资源利用的经济问题和经济规律,来源于成本效益分析在药物治疗中的应用,是20世纪80年代发展起来的新兴的、仍处于发展过程中的一门应用性学科,融合了基本经济学、医学、药学、决策学、统计学、伦理学等学科,具有综合性强、比较性强、应用性强、预测性强和定量性强等特点[1]。诸多特点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大学生学习药物经济学的难度,加之药物经济学理论抽象、内容复杂、知识点多,学生感觉晦涩难懂,学习处于被动状态,教学效果差。因此,如何提高这门课的教学质量和学习效率成为教学过程中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结合笔者自身的教学经历,从药物经济学的课程现状、把握学生的知识基础、简化教材内容与突出重点、多种教学方法联合使用、改变考核方式、注重研究实践能力的培养和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这几个方面对药物经济学教学体会进行归纳总结,并对教学进行创新模式初探,以便与同行教师交流。

1 药物经济学的课程现状

药物经济学是我校公共事业管理(医药贸易与管理方向,简称药贸专业)和临床药学的专业基础课,于大三下学期授课,由临床药学教研室承担,分别开设于2007级和2014级。选用的教材是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孙利华主编的药物经济学教材。相比于其他课本,该教材内容设置更为精炼,突出了与临床紧密结合的特点,适合医药院校大学生学习。该教材共分为八章,分别为绪论、成本的识别与计量、收益的识别与计量、成本与收益的比较、干预方案的比较与优选、成本收益数据的收集与分析、不确定性分析和预算影响分析。在课程上设置理论教学为51学时,实践教学为12个学时,存在内容多、学时多等特点。据不完全统计显示,我校开展的药物经济学课程是国内同类课程中学时最多的[2]。这样的课程学时设置有利于老师充分把握课堂时间对知识点进行详细讲解,让学生更有效地掌握所学知识。但同样对讲课老师也是一种挑战,如果让学生在漫长学习中感到枯燥乏味而造成教师讲得“辛苦”、学生听得“痛苦”的局面,更是浪费宝贵的学习时间。为了让学生更有效地掌握所学知识,在教学中应注重教学内容的合理取舍、突出重点,其次要灵活利用多种教学方法,改变考核方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理论与实践结合,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2 把握学生知识基础

如前所述,笔者教研室同时对两个不同专业进行药物经济学授课,更要求授课老师了解学生的知识基础。药贸专业学生具有自己的知识体系:系统学习过经济学理论基础;但由于专业设置,在一定程度上缺乏临床医学诊疗知识的学习。因而在对药贸专业授课的时候,学生对成本效果分析的学习感觉难以理解,所以在这一章节授课时,笔者用比临床药学专业更多的学时去讲解,同时在实践中要求学生注重于临床相关效果的解读。同样,临床药学也有自己的专业知识特点:掌握一定的临床医学知识但缺乏经济学基础,根据他们的知识基础特点进行授课时,笔者注重经济学理论基础的讲解,联系生活实践,促使学生理解经济学知识。药物经济学是一门实践性学科,所以我们参考陈洁版教材,授课时对两个专业均增加3个学时科研设计课程。研究设计是对研究开展全过程的设计,是确保药物经济学研究质量的关键环节,也是大学生学习中最缺乏的方面。在进行此章节授课后,更有助于学生理解如何开展药物经济学研究,并能将所学知识与实践应用相结合。

3 简化教材内容,突出重点

药物经济学是一门糅杂了多学科内容的课程,其给人的直观感受即为“抽象”、“复杂”。现行药物经济学教材中的知识点众多,许多定义晦涩难懂,缺乏形象的举例,导致学生对于本课程的接受度较低,在畏难情绪的影响下,更增加了学习的难度。因此,简化教材、突出重点的教学显得尤为重要。对于本课程而言,成本-效果分析、成本-效益分析、成本-效用分析以及最小分析法这四个分析方法是学习药物经济学的重点,在课堂上应结合多个实例进行详细讲解,同时辅以随堂练习题由浅入深对知识点加强巩固。另外,药物经济学与医学统计学联系紧密,统计学的方法对药物经济学的研究分析有重要作用。在对成本及收益进行分析时,引导学生掌握统计学相关分析方法,这对于加深对本课程结果的解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授课中,使用抓住主线、详略得当的教学方法,对于非重点掌握的概念仅作简单的介绍,部分研究实例作为课后自学内容。在每一次的讲授结束前,对于本次的学习内容作归纳总结,突出重点与要点,使学生对所学内容有清晰明了的复习思路。

4 多种教学方法联合使用

4.1 比较教学法 在药物经济学课程内容中,许多评价方法存在着共性,但又有各自的特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列表比较评价方法,直观明了引导学生找出它们的相同点,区分其不同,这样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并记忆知识点。例如,将药物经济学评价常用的分析方法进行比较,从研究要求、结果单位和结果表示三个方面对四种分析方法进行详细阐述,发现最小成本分析与成本效益分析的结果单位是一致的,而其他分析方法其他方面则是不同的。此外,对他们在疾病间比较和能否与非医疗开支比较两个方面进行深入探讨:成本效用分析与成本效益分析能够用于疾病间比较;而只有成本效益分析能够应用于与非医疗开支比较。通过比较教学法并分别以生活中的实例进行引导,这样也能同时提高学生学习药物经济学的主动性和趣味性。

4.2 合理使用多媒体教学 多媒体教学是集图像、动画、影视、声音、文本等多种形式为一体的教学手段,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目前已经成为现代教学改革的有效途径[3]。在药物经济学教学中,若仅采用板书讲授,对于有些比较枯燥、抽象且难以理解的知识点,尽管经过老师多方面举例说明,许多学生仍不知所云。

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发现,采用多媒体教学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有显著效果。例如,在决策树分析的学习过程中,通过单纯地讲解定义以及计算公式,学生难以理解。笔者在授课过程中,通过PPT做了决策树分析流程图的简单动画,将层层递进的逻辑关系清晰地展现出来,从而使学生能更好地理解并掌握决策树分析。

4.3 角色互换法 角色互换法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围绕药物经济学中某个核心问题进行讨论。角色互换后,学生上台讲解问题,教师对学生的理解进行点评与修改,最终使学生获得知识的一种教学方法。通过角色互换法,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全方面、多角度地进行讨论,从而加深对药物经济学的理解。

5 改变考核方式

传统检验学生掌握一门学科的方式,莫过于一张试卷,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仅通过一张考卷来衡量一个学生的知识水平,过于片面的弊端也逐渐显露出来。许多学生反映,为了盲目地应对机械化的考试,他们对于药物经济学的许多知识点并不了解,只是凭借良好的记忆将其背诵,甚至有同学表示对于一些计算题也是盲目背诵了公式结果,在考场上依葫芦画瓢完成考卷。针对此现状,笔者对学生采用了不同的考核方式。考试固然不可缺少,但在此基础上可以削减考试所占比重,增加平时分。例如根据所学知识点提出自己的见解设计调查表、自己检索药物经济学文献,并通过幻灯片形式汇报自己的阅读情况,将所学知识融会贯通。于学期末,笔者通过调查问卷发现学生对于药物经济学的掌握情况有显著提高,主要增加的指标有加深对药物经济学内容的理解、提高主干知识的掌握、树立后续学习的信心和培养科研实践能力四个方面,而在提高运用所学药物经济学知识的能力、积极参加药物经济学相关活动、提高对药物经济学的见解和认识、培养团队协作的精神和对所从事专业有帮助等几个方面没有统计学差异。这些结果表明综合考核方式对学生掌握和理解药物经济学知识有一定的帮助。

6 注重研究实践能力的培养

目前,药物经济学的研究成果已被广泛运用到医药卫生政策的制定和实施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4]。与理论知识的传承与积累相比,药物经济学教学对学生科学研究、实践能力等方面的要求明显提高。不同于医药学其他课程实验动手能力的培养,药物经济学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研究型实践能力。其中,研究型实践是以科研问题为核心的实践活动。在两个专业设置的12学时的实践课程中,笔者设计一系列科学研究专题项目,培养学生研究型实践能力。比如,为了使学生建立健康效用值测量的感性认识,笔者要求学生进行应用EQ-5D量表开展医学生生命质量的测评。学生以EQ-5D量表为核心调查内容自行设计调查问卷,并对本市其他医药院校的医学学生开展面对面的健康质量问卷调查。通过完成此调查,不仅使学生领会健康效用识别计量的理论知识,更促使学生在科学问题中提高实践能力。又如,为了促使学生深入掌握药物经济学研究过程并了解我国药物经济学研究水平,要求学生通过中国知网、万方等网络期刊库搜索2000年以来我国已发表的所有药物经济学研究论文,对文献按研究设计、研究方法、成本的识别与计量、成本收益分析、统计结果进行分类分析。学生在讲台上以幻灯片的形式讲解文献,与场下学生互动讨论文献。要求学生在阅读和讨论文献过程中,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纠正文献中出现的错误,增强学生对科学研究的感性认识。再如,学生可在教师的指导和组织下,运用所学知识对学校附属医院的医疗项目开展成本的识别与计量的研究,从而提高学生对项目成本的理解和掌握。通过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指导的实践活动,使学生处于主动参与的地位,通过高智力投入和创造性的实践活动,理解知识、提高能力。

7 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

教师的综合素质涉及范围较广,包括非专业素质和业务素质,应从多种视角加以审视。非专业素质指的是教师基本的思想道德素质,业务素质则是教师的专业知识结构。教师综合素质的提高对实行有效教学非常关键。药物经济学仍是一门处于起步发展阶段的学科,因而在国内的各大药学院中,药物经济学的专业教师数量不多,缺乏综合型专业人才,师资队伍普遍存在专业性不足的问题[5]。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就要求教师提高自身知识水平和文化修养,精通药物经济学的基础理论知识,了解学科的框架及细节的内在联系。同时教师应具备强烈的创新意识和探索精神,不断强化对于课程的理解,巧辟蹊径创新课堂授课思路,结合课堂实践进行多样化的教学。提高教师综合素质,还要求教师“德高为师,身正为范”,真正把投身教育作为自身目标,以人为本、以身作则,做到教学相长。此外,学校管理层应重视对教师的综合培训,不断更新教育观念,以协调适应课程发展方向,全方位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

总之,在药物经济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知识特点因材施教,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并培养自主学习的习惯,锻炼学生的研究实践能力;教师也必须不断学习进步,探索新型教学模式以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例如PBL药物经济学实践教学),并且要积极投身科研实践的应用中。

药物经济学(pharmacoeconomics,PE)是研究医药领域有关药物资源利用的经济问题和经济规律,来源于成本效益分析在药物治疗中的应用,是20世纪80年代发展起来的新兴的、仍处于发展过程中的一门应用性学科,融合了基本经济学、医学、药学、决策学、统计学、伦理学等学科,具有综合性强、比较性强、应用性强、预测性强和定量性强等特点[1]。诸多特点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大学生学习药物经济学的难度,加之药物经济学理论抽象、内容复杂、知识点多,学生感觉晦涩难懂,学习处于被动状态,教学效果差。因此,如何提高这门课的教学质量和学习效率成为教学过程中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结合笔者自身的教学经历,从药物经济学的课程现状、把握学生的知识基础、简化教材内容与突出重点、多种教学方法联合使用、改变考核方式、注重研究实践能力的培养和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这几个方面对药物经济学教学体会进行归纳总结,并对教学进行创新模式初探,以便与同行教师交流。

1药物经济学的课程现状

药物经济学是我校公共事业管理(医药贸易与管理方向,简称药贸专业)和临床药学的专业基础课,于大三下学期授课,由临床药学教研室承担,分别开设于2007级和2014级。选用的教材是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孙利华主编的药物经济学教材。相比于其他课本,该教材内容设置更为精炼,突出了与临床紧密结合的特点,适合医药院校大学生学习。该教材共分为八章,分别为绪论、成本的识别与计量、收益的识别与计量、成本与收益的比较、干预方案的比较与优选、成本收益数据的收集与分析、不确定性分析和预算影响分析。在课程上设置理论教学为51学时,实践教学为12个学时,存在内容多、学时多等特点。据不完全统计显示,我校开展的药物经济学课程是国内同类课程中学时最多的[2]。这样的课程学时设置有利于老师充分把握课堂时间对知识点进行详细讲解,让学生更有效地掌握所学知识。但同样对讲课老师也是一种挑战,如果让学生在漫长学习中感到枯燥乏味而造成教师讲得“辛苦”、学生听得“痛苦”的局面,更是浪费宝贵的学习时间。为了让学生更有效地掌握所学知识,在教学中应注重教学内容的合理取舍、突出重点,其次要灵活利用多种教学方法,改变考核方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理论与实践结合,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2把握学生知识基础

如前所述,笔者教研室同时对两个不同专业进行药物经济学授课,更要求授课老师了解学生的知识基础。药贸专业学生具有自己的知识体系:系统学习过经济学理论基础;但由于专业设置,在一定程度上缺乏临床医学诊疗知识的学习。因而在对药贸专业授课的时候,学生对成本效果分析的学习感觉难以理解,所以在这一章节授课时,笔者用比临床药学专业更多的学时去讲解,同时在实践中要求学生注重于临床相关效果的解读。同样,临床药学也有自己的专业知识特点:掌握一定的临床医学知识但缺乏经济学基础,根据他们的知识基础特点进行授课时,笔者注重经济学理论基础的讲解,联系生活实践,促使学生理解经济学知识。药物经济学是一门实践性学科,所以我们参考陈洁版教材,授课时对两个专业均增加3个学时科研设计课程。研究设计是对研究开展全过程的设计,是确保药物经济学研究质量的关键环节,也是大学生学习中最缺乏的方面。在进行此章节授课后,更有助于学生理解如何开展药物经济学研究,并能将所学知识与实践应用相结合。

3简化教材内容,突出重点

药物经济学是一门糅杂了多学科内容的课程,其给人的直观感受即为“抽象”、“复杂”。现行药物经济学教材中的知识点众多,许多定义晦涩难懂,缺乏形象的举例,导致学生对于本课程的接受度较低,在畏难情绪的影响下,更增加了学习的难度。因此,简化教材、突出重点的教学显得尤为重要。对于本课程而言,成本-效果分析、成本-效益分析、成本-效用分析以及最小分析法这四个分析方法是学习药物经济学的重点,在课堂上应结合多个实例进行详细讲解,同时辅以随堂练习题由浅入深对知识点加强巩固。另外,药物经济学与医学统计学联系紧密,统计学的方法对药物经济学的研究分析有重要作用。在对成本及收益进行分析时,引导学生掌握统计学相关分析方法,这对于加深对本课程结果的解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授课中,使用抓住主线、详略得当的教学方法,对于非重点掌握的概念仅作简单的介绍,部分研究实例作为课后自学内容。在每一次的讲授结束前,对于本次的学习内容作归纳总结,突出重点与要点,使学生对所学内容有清晰明了的复习思路。

4多种教学方法联合使用

4.1 比较教学法 在药物经济学课程内容中,许多评价方法存在着共性,但又有各自的特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列表比较评价方法,直观明了引导学生找出它们的相同点,区分其不同,这样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并记忆知识点。例如,将药物经济学评价常用的分析方法进行比较,从研究要求、结果单位和结果表示三个方面对四种分析方法进行详细阐述,发现最小成本分析与成本效益分析的结果单位是一致的,而其他分析方法其他方面则是不同的。此外,对他们在疾病间比较和能否与非医疗开支比较两个方面进行深入探讨:成本效用分析与成本效益分析能够用于疾病间比较;而只有成本效益分析能够应用于与非医疗开支比较。通过比较教学法并分别以生活中的实例进行引导,这样也能同时提高学生学习药物经济学的主动性和趣味性。

4.2 合理使用多媒体教学 多媒体教学是集图像、动画、影视、声音、文本等多种形式为一体的教学手段,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目前已经成为现代教学改革的有效途径[3]。在药物经济学教学中,若仅采用板书讲授,对于有些比较枯燥、抽象且难以理解的知识点,尽管经过老师多方面举例说明,许多学生仍不知所云。

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发现,采用多媒体教学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有显著效果。例如,在决策树分析的学习过程中,通过单纯地讲解定义以及计算公式,学生难以理解。笔者在授课过程中,通过PPT做了决策树分析流程图的简单动画,将层层递进的逻辑关系清晰地展现出来,从而使学生能更好地理解并掌握决策树分析。

4.3 角色互换法 角色互换法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围绕药物经济学中某个核心问题进行讨论。角色互换后,学生上台讲解问题,教师对学生的理解进行点评与修改,最终使学生获得知识的一种教学方法。通过角色互换法,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全方面、多角度地进行讨论,从而加深对药物经济学的理解。

5改变考核方式

传统检验学生掌握一门学科的方式,莫过于一张试卷,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仅通过一张考卷来衡量一个学生的知识水平,过于片面的弊端也逐渐显露出来。许多学生反映,为了盲目地应对机械化的考试,他们对于药物经济学的许多知识点并不了解,只是凭借良好的记忆将其背诵,甚至有同学表示对于一些计算题也是盲目背诵了公式结果,在考场上依葫芦画瓢完成考卷。针对此现状,笔者对学生采用了不同的考核方式。考试固然不可缺少,但在此基础上可以削减考试所占比重,增加平时分。例如根据所学知识点提出自己的见解设计调查表、自己检索药物经济学文献,并通过幻灯片形式汇报自己的阅读情况,将所学知识融会贯通。于学期末,笔者通过调查问卷发现学生对于药物经济学的掌握情况有显著提高,主要增加的指标有加深对药物经济学内容的理解、提高主干知识的掌握、树立后续学习的信心和培养科研实践能力四个方面,而在提高运用所学药物经济学知识的能力、积极参加药物经济学相关活动、提高对药物经济学的见解和认识、培养团队协作的精神和对所从事专业有帮助等几个方面没有统计学差异。这些结果表明综合考核方式对学生掌握和理解药物经济学知识有一定的帮助。

6注重研究实践能力的培养

目前,药物经济学的研究成果已被广泛运用到医药卫生政策的制定和实施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4]。与理论知识的传承与积累相比,药物经济学教学对学生科学研究、实践能力等方面的要求明显提高。不同于医药学其他课程实验动手能力的培养,药物经济学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研究型实践能力。其中,研究型实践是以科研问题为核心的实践活动。在两个专业设置的12学时的实践课程中,笔者设计一系列科学研究专题项目,培养学生研究型实践能力。比如,为了使学生建立健康效用值测量的感性认识,笔者要求学生进行应用EQ-5D量表开展医学生生命质量的测评。学生以EQ-5D量表为核心调查内容自行设计调查问卷,并对本市其他医药院校的医学学生开展面对面的健康质量问卷调查。通过完成此调查,不仅使学生领会健康效用识别计量的理论知识,更促使学生在科学问题中提高实践能力。又如,为了促使学生深入掌握药物经济学研究过程并了解我国药物经济学研究水平,要求学生通过中国知网、万方等网络期刊库搜索2000年以来我国已发表的所有药物经济学研究论文,对文献按研究设计、研究方法、成本的识别与计量、成本收益分析、统计结果进行分类分析。学生在讲台上以幻灯片的形式讲解文献,与场下学生互动讨论文献。要求学生在阅读和讨论文献过程中,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纠正文献中出现的错误,增强学生对科学研究的感性认识。再如,学生可在教师的指导和组织下,运用所学知识对学校附属医院的医疗项目开展成本的识别与计量的研究,从而提高学生对项目成本的理解和掌握。通过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指导的实践活动,使学生处于主动参与的地位,通过高智力投入和创造性的实践活动,理解知识、提高能力。

7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

教师的综合素质涉及范围较广,包括非专业素质和业务素质,应从多种视角加以审视。非专业素质指的是教师基本的思想道德素质,业务素质则是教师的专业知识结构。教师综合素质的提高对实行有效教学非常关键。药物经济学仍是一门处于起步发展阶段的学科,因而在国内的各大药学院中,药物经济学的专业教师数量不多,缺乏综合型专业人才,师资队伍普遍存在专业性不足的问题[5]。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就要求教师提高自身知识水平和文化修养,精通药物经济学的基础理论知识,了解学科的框架及细节的内在联系。同时教师应具备强烈的创新意识和探索精神,不断强化对于课程的理解,巧辟蹊径创新课堂授课思路,结合课堂实践进行多样化的教学。提高教师综合素质,还要求教师“德高为师,身正为范”,真正把投身教育作为自身目标,以人为本、以身作则,做到教学相长。此外,学校管理层应重视对教师的综合培训,不断更新教育观念,以协调适应课程发展方向,全方位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


文章来源:中国药物经济学 网址: http://zgywjjx.400nongye.com/lunwen/itemid-41727.shtml


上一篇: 基于以问题为导向教学法翻转课堂在药物经济学
下一篇: 有机化工论文_电石法聚氯乙烯行业履行《关于汞的水俣公约》的成本效益分析



点击在线投稿

 
/ / /
 
 
 
 

Copyright 2001-2021 400农业期刊网版权所有 做最专业学术期刊论文发表网站
本站不是《中国药物经济学杂志社》官网,如果需要联系官方杂志社,请联系客服索取网站或者电话。